碑文文化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是给过世的人写的。在古代,墓志主要是把死者的简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进墓穴里,中国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铭,以求得人死留名。好的墓志铭也是一件优秀的文艺作品,它或浓缩成丹,或张扬个性,或风趣幽默,或耐人寻味,充满了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底蕴,成为文化艺术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刻着:“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贝多芬的墓志铭:“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马克-吐温的墓志铭:“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聂耳的墓志铭:“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表演艺术家程之的墓志铭:“演戏要生活,生活不演戏。” 
  一个夭折的孩子墓碑上写着:“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英国世界拳击冠军琼?瓦特墓志铭:“这次不管你数到几,我也不起来了!”
  你看,一句话就全面地概括了他的人生及其职业生涯,风趣幽默的语调表露了他一生的艰辛与坎坷,以及其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最后他只屈服于大自然的规律,使他成为虽死犹生的英雄。
  墓志铭是历史文化传播的产物。它的艺术特点是要用不多的话,甚至几个字概括死者的一生,虽然不能全面,但是有特点,有个性,胜过人物漫画。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