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新闻

  洛阳陵园专员介绍墓碑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在这之前,墓地只有类似墓碑的丰碑。丰碑都是由木头做成的,它初时的用处,是固定牵引往墓坑中放置棺椁的绳索。后来人们便把丰碑留在墓前,写上墓主姓名、爵里和行事,逐渐发展成早期的墓碑。


  东汉的墓地,不论是皇帝还是官僚,墓前的祠堂、阙、表、碑之类部是木制的。木制丰碑无法长时间保存。现存的东汉墓碑,碑的上端分圭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其中圭形和半圆形的大都在上部或中部有一圆孔,形状与丰碑近似丰碑的圆孔是用来固定绳索的,早期石碑承继了丰碑的这种形制:进入东汉后,由于豪强大族重视上坟礼俗,讲究坟墓的构建,再加上炼钢技术的进步,锋利的钢铁工具,便于开凿和雕刻石材,于是在建筑石祠、石阙、石柱的同时,流行开雕刻墓碑。墓前树立石碑古时十分风行。不仅达官贵人树立墓碑,就是普通百姓也纷纷立碑刻文。


  墓碑一般是丧家自立。族人、弟子、门人,友人为墓主立碑的也很常见。有时官方也会因某人有功德于社会,出资为之立碑。最有名的古代墓碑,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前的乾陵二碑,一是无字碑,二是述圣汜碑。无字碑高6米多,碑首半圆形,刻有八条龙纹。碑座长方形,绕刻花纹。述圣记碑高约7米,由七块大石累砌而成。最上一层为屋顶形盖子。第一层和第六层无字,中间四层南面刻有《述圣记》全文。碑文为武则天撰,唐中宗李显书写。文为骈体,字体工健。每行120个字,46行,共约8000字。据说碑石来自于阗。


  封建社会重视等级,官方对墓碑形制有明文规定。唐代规定五晶以上官员的墓碑,碑首可以雕刻螭龙,用龟为碑座。六晶七品官员的墓碑,碑首为圭形,碑座为方形石头。明代的规定略有变化,形制更加多样,七品以上官员的墓碑。碑座都可以用龟代替,并规定了墓碑的大小尺寸。民间墓碑大都比较小,形制也比较简单。一块三五尺长的石头,刻上墓主姓名即可。财力丰厚的顶多再刻上一二百字的碑文,介绍墓主的生平事迹,或是悼念墓主的文辞。普通百姓大多数没有立碑的习惯。


  洛阳仙鹤纪念陵园(http://www.lyxhly.cn)以“爱心、安心、放心、省心、舒心”充分体现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来回报社会大众。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