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公墓工作人员提示,现在有不少人都会提前为自己预定一块墓地。这也叫寿坟,寿坟是在人的身体还很强壮的时候,为其营造的墓穴。之所以叫寿坟,意思是祝福坟墓的主人健康长寿。
洛阳公墓工作人员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在古书中关于寿坟的介绍。
1.《后汉书·光武帝奉纪下》:“初作寿陵,将作大将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李贤注:“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意。”当然营建寿坟还有另外一种用意,就是让寿坟的主人,生前能看到自己死后所使用的墓穴,令其心满意足。大慨在春秋战同时期开始流行营建寿坟。
2.《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西门豹是战国寸魏人。西门豹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官员,他营造寿陵,地点选择在地势很高的荒凉土坡,意在节省耕地,推行薄葬。从这方面看,寿坟不可能是西门豹的创造,营造寿坟在当时已不是孤立现象。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当时的史料没有提到六国国君营造寿陵之事,秦始皇是帝王中第一个建造寿陵的人。
3.《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秦始皇寿陵的宏大规模,天下难有匹敌。汉朝从汉文帝起,每个皇帝即位后不久便开始修建寿陵,并成为定制。
4.《后汉书》李贤注:“汉自文帝以后皆预作陵。”后来的各朝皇帝,大多承袭了汉朝的寿陵丧制。古人对营建寿坟十分热心。汉魏南北朝时期,营建寿坟在民间盛行一时。《后汉书·赵岐传》:“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寿藏即是寿坟;又《后汉书·宦者传·侯览》:“又预作寿冢,石椁双阙。”
洛阳公墓(http://www.lyxhly.cn)建议寿坟本是一种陋俗,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国家规定是不允许为建在者购买墓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