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客家地区旅行的外地人,常被建于山腰的一座座形状奇特的坟地所吸引。的确,客家人的丧葬习俗和墓地建造皆很有特点,这里主要介绍奇异的“二次拾骨葬”习俗。
隆重的葬礼,客家人素有重孝道、敬祖先的传统。他们对丧葬礼仪习俗尤为重视。年过花甲的老人,身体尚健,晚辈便要为之准备其死后穿的寿衣和棺材。老人看着或红或黑的油漆棺材,材头材尾写着福、寿大字,为自己过世之后有了长眠的卧具而欣慰。他们一高兴,愈发精神健旺,身板硬朗了。
不过,生老病死终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当男性长辈病危弥留之际,儿孙要依俗将他抬至上厅堂,放在临时支搭起来的木床上,铺席置枕,悬挂蚊帐,床前点灯,亲人轮流日夜守护伺候。男人在祖堂断气,方是“寿终正寝”。而女人则要在其卧室辞世,这是“寿纳内寝”。
待老人咽气去惜(客家人俗称“讨身”).溃属立即下待老人咽气去世(客家人俗称“过身”),遗属立即下跪痛哭,并依俗举行隆重的治丧仪式和葬礼。他们中的长媳要拿一个水壶或水盆、大碗,一路哭泣着去河溪打水。途中如有桥神或其他神庙,则要避开绕行,以免冲犯。她先在河边插上未点燃的香烛纸钱,再丢几个钱币到河里,以示向河神买水。舀水时,要顺流舀水,而且不论舀得多少,均不可重舀,回去时还不能哭泣。此俗名为“买水”。“买水”回来,亲属要趁着尸身还热软,赶快象征性地给逝者抹洗脸部和身体,换上男七件、女五件的寿衣,穿上寿鞋寿袜,戴上帽子。同时,亲属们还在族人帮助下设置灵堂,并派人四出报丧——他们只站在其亲友家的大门口,向亲友报丧。家属则在灵堂席地而坐,日夜守灵。
亲友闻讯立即前来吊唁。孝家门外悬挂一面铜锣,司锣者一见唁客前来便敲锣报信。孝子孝孙闻讯即到门口跪迎,痛哭,并与唁客同人灵堂吊唁。
按照客家习俗,孝家要请人选择吉日良辰,举行隆重的“成服”礼:在祭告亡灵和祖宗、天地之后,孝子孝孙等遗属和亲友依序穿上孝服。随后分别进行“小殓”(将死者装棺而未加钉密封)、“大殓”(将棺材加钉封死),抬棺出屋,并在门口和门坪上停棺,僧尼诵经,绕棺唱悼亡歌等,这叫“出柩”。最后,在吹鼓手的哀乐声和飘飘扬扬的铭旌、挽幛中,送葬队伍出殡送葬。8—16位本族壮汉抬着灵柩,送到附近山上事先挖好的墓穴里埋葬。因客家人多住山区,死者皆葬于山上,于是俗称安葬死者为“还山”。
洛阳仙鹤纪念陵园(http://www.lyxhly.cn)结合对传统道德、宗教文化、建筑艺术、古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着“重道建德,务实诚信”的企业文化和经营观念,期冀打造出一个世纪精品,从而使公司迈向品牌化发展,以“爱心、安心、放心、省心、舒心”充分体现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来回报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