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玉沛副部长在全国清明节视频工作会议做重要讲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从2008年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以后,这个传统的节日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提倡“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到打造“惠民殡葬”、“阳光殡葬”,清明节的主题一年比一年丰富。今年,清明节又添加了一个新的主题,这就是“低碳殡葬”。
今年清明节前夕,民政部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国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窦玉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做好殡葬工作的命题。
他指出,各地要善于把握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对殡葬活动的新要求,善于把握群众对多元清明的新追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祭扫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文明祭扫活动。要充分发掘贴近群众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文明祭扫形式,继续大力推行鲜花祭扫、居家祭扫、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尤其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大力开展网上祭扫,将祭扫活动从关注祭扫实物向关照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缓解因实地祭扫带来的交通疏导、接待服务压力和安全隐患。要积极探索节地环保生态的丧葬方式,结合清明时节适宜植树种草的有利时机,推出树葬、花葬、草坪葬等少占或不占地的骨灰安葬方式,组织骨灰撒散、撒海等活动,打造绿色、生态、和谐清明。要树立多元清明的工作理念,在传播清明优秀文化、创新现代文明殡葬、培育健康节日生活上下功夫,在缅怀先人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缅怀先烈、先贤,将优秀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窦玉沛副部长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低碳殡葬”的概念,但明确提出要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推行鲜花祭扫、居家祭扫、网上祭扫、植树种草、树葬、花葬、草坪葬等“低碳殡葬”的实现形式,完全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内涵,与“低碳殡葬”概念仅仅是一纸之隔。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与会的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由此以来,“低碳”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悉。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从此成为全世界最时尚的流行语,“低碳”的内涵也迅速拓展到: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等等。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对“低碳殡葬”下这样的定义:低碳殡葬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能源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葬法创新、殡仪创新等多种手段,在殡葬领域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达到殡葬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发展形态。可见,指我们提倡低碳殡葬,不仅与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是相一致的,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义,同时与我们一贯倡导的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从概念上讲,低碳殡葬属于绿色殡葬的范畴;从实践上讲,低碳殡葬是绿色殡葬的重要内容之一。
既然如此,我们提倡低碳殡葬的意义何在呢?
首先,有利于群众接受。殡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殡葬。比如,人类遗体就是一个超级污染源,遗体滋生的病菌和传染病遗体携带的病毒将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遗体土葬不仅浪费土地、木材等资源,还将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火化一具遗体将消耗15公斤柴油,产生0.68公斤一氧化碳、0.45公斤氮氧化硫、0.23公斤氯化氢、0.14公斤二氧化硫、0.12公斤烟尘等有害物质;我国每年火化近500万具遗体,将消耗70万吨柴油,产生3000多吨一氧化碳、2000多吨氮氧化物、1000多吨氯化氢、600多吨二氧化硫和500多吨烟尘,还将产生剧毒致癌物二恶英和硫化氢、氨气、汞等。目前我国殡葬技术相当落后,这些污染物大多直接排放在大气中。此外,据民政部测算,2009年我国共有4亿多人次参与了清明祭扫活动,由此带来的车辆出行和焚烧祭品等产生的排放也是相当惊人的。殡葬行业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为此,我国开始提倡和推行绿色殡葬(生态殡葬),但是群众对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群众对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含义不太理解,即使专家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低碳殡葬”含义则很明确,就是低消耗、低排放的意思,群众很容易理解。
其次,有利于宣传推广。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我国于2006年发布了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连续两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不懈努力。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我国政府和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适时提出打造“低碳殡葬”目标,有助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加直观地认识殡葬行业温室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有助于争取把殡葬行业的节能减排工程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总体规划,加大对殡葬节能减排设备技术的投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有利于检查监督。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和可量化评价。因此,与绿色殡葬或者生态殡葬相比,低碳殡葬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目标任务更加量化,技术指标更加硬化,从而也更有利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把低碳殡葬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青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