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新闻


生态花坛葬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市一些陵园在民政部门倡导下,举行了花坛葬、树葬等活动,受到市民关注。对于这种节地环保的生态葬法,市民纷纷点赞,但选择的人并不多。业内人士表示,节地生态安葬将成为未来趋势,但要让更多市民接受仍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按照市场化运作改进殡葬服务方式。

问的多选择的少

3月31日上午,2017洛阳首届公益花坛葬活动在福寿园国际集团洛阳仙鹤纪念陵园举行,10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花坛内,将化作春泥滋养花草。4月2日,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举行了第二届公益生态树葬活动,20位逝者将长眠树下,植根大地。

“将来等我不在了,就把我的骨灰撒在黄河里。”市民黄阿姨不止一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儿女。在老人家看来,生态葬能为亲属减负,为社会节约用地,“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目前在我市17家经营性公墓中,有9家开展生态葬服务。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于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态葬表示认可。去年《洛阳晚报》对此的随机调查显示,180名市民中有近六成打算选择生态安葬。不过,真正选择生态葬的市民并不多。

“打电话咨询的有上千人,但来参加公益生态树葬活动的只有18个家庭。”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相关负责人说,该园自去年新增树葬服务以来,有39个家庭选择这种安葬方式。洛阳仙鹤纪念陵园在开展公益花坛葬活动前,曾在报纸上发文征集20个家庭,最终只有10个家庭报名。

受传统观念制约

丈夫去世后,市民刘女士跑遍了全市的陵园,想为丈夫找一个好“归宿”。受亲戚朋友观念及周边环境影响,刘女士选择墓葬。这比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葬的价格高出近10倍。

“在传统观念中,红事、白事是老百姓家里的大事。”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副科长孙亚明称,殡葬常被看成是对死者尽的最后一份孝心,所以选择墓葬甚至“厚葬”的家属居多。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市民对于生态葬的认识存在误区。相对于传统墓葬,生态葬价格较低,有时甚至不收费,因此有的市民把生态葬误当作“公益葬”“廉价葬”,认为生态葬是受经济条件限制不得已的选择。

此外,市民不愿选择生态葬的原因是担心将来难以祭拜。毕竟,传统墓葬有墓穴、墓碑等标志物,而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存在陵园管理不当导致花草树木凋零或需要重新移植等情况,海葬、河葬则缺少明显的标志物,这让很多家属难以接受。

市场运作很重要

近年,我国不断推行殡葬改革,期望通过改革土葬,破除旧习俗,达到移风易俗同时降低丧葬成本的目的。2016年2月,民政部、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

“一般墓地占地约2平方米,花坛葬占地仅0.058平方米。”福寿园国际集团河南区域总经理金磊屹说,凡是选择花坛葬的逝者家属,都与陵园签署了“不立墓碑、不放鞭炮、不烧纸钱”的环保协议。

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按照计划,2017年年底,我市经营性公墓须按照不低于规划总容量30%的比例建设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

“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节地生态安葬将成为未来殡葬发展的必然趋势。”孙亚明表示,推行生态葬必须让更多的市民真正了解它,这需要长期、连续的宣传,为实施生态葬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生态墓葬需要按照市场化运作,各个陵园可以通过设立电子缅怀信息墙、VR技术缅怀等相关设施,改变、提升服务方式。同时,政府部门还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适当给予补贴,增强生态葬的公益性。

金磊屹说,殡葬是一种精神文化服务产品。目前我国殡葬行业还停留在处理、安放逝者遗体的层面上,未来在生态葬的主导下,还应主动挖掘生命文化,如墓志铭、人物励志生平等,让陵园不仅是安放逝者骨灰的地方,而且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精神文化的场所、城市人文纪念的平台。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