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22第四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协办,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支持。

短短一天的论坛,我们聆听了11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人文号将逐步上线精选嘉宾观点,以飨读者。

主题演讲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创造性艺术教育及治疗》编委 彭勇文

艺术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治疗师与来访者的个人、团体建立信任,确定目标和计划,以诗歌、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音乐形式帮助大家处理心理问题,促进心理的健康。

一般来说都会涉及到怎么样去导出和宣泄消极的情绪,怎么样去引入强化积极的情绪,处理完情绪之后我们还要转化认知,重建意义,同时在行为上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转化和训练一些新的决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这些艺术质量的基础之上,我提出了整合性诗歌疗法的一个理论和方法,这里面就会整合我国的悠久的诗歌传统,还有包括太极拳等传统的身心修炼方法,再结合我们戏剧中的表演艺术的声音训练法,就把这个身体、声音再结合诗歌,把这些东西全部融合在一起,同时吸收国外诗歌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它的一些作品,形成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诗歌治疗模式。

这次演讲的题目叫“诗歌疗法与死亡超越”。因为在我们所做的艺术疗法或者诗歌疗法的工作过程里面,都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如何处理焦虑,因为焦虑的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对死亡的焦虑或者说恐惧。

在这方面我们诗歌疗法有这四方面的原理,其实它同样适用于怎么样用诗歌超越死亡,一是表达,二是凝聚,三是联结,四是增强意义和存在感。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我都会引用一首或者几首诗歌作为案例,同时结合诗歌疗法的原理加以阐述。

第一个部分是“表达”。诗歌是富有音乐美和形象美的语言,尤其在处理哀伤辅导或表达丧亲之痛方面它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首先来看闻一多的一首诗《也许》,这首诗待会儿我会给大家播放一个完整的音频。它的创作背景是闻一多先生在1926年秋离开家乡到上海任教,但是不久他女儿身患重病,可是他没法救回女儿。闻一多非常悲痛,安葬了爱女之后就写下了这首诗。

闻一多是我们国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有诗集《红烛》和《死水》。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诗,感受一下闻一多先生作为父亲那种对爱女深沉的爱。

在听这首诗之前,我进一步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其实我当时读这首诗还是比较难进入闻一多那种痛苦的情绪的,因为我自己在作为上海朗诵协会的理事,我们平时也会接触很多的诗歌,但是接触跟死亡主题相关的诗是第一次。

2015年我有一个学生,他是国际耀中学校的语文老师,在他们学校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这首诗,这位老师觉得课堂上他去读也很难读出这种感觉,但是又希望学生比较深刻地体会这种情感,所以他请我去读。而我自己将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都在那里体会,可是就进不去,进不到这样的一种心境。

契机来了,2015年9月2日,在土耳其的海滩上出现了利比亚难民儿童的悲剧的一幕,就是这张照片,我们当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媒体大量报道了,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网民看到这幅图都是心中最柔软、最深沉的一部分就被启发出来了,你看我们给它加上天使的翅膀,包括把他放在床上,加上了星星和月亮。

所以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我内心一下子就感觉到一个父亲面对自己的孩子突然去世巨大的悲痛是什么,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包括现在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了情绪的体验,再找到了一个音乐的是《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小提琴音乐,然后配合着把这首诗读出来。

闻一多《也许——葬歌》

这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这首《也许——葬歌》。我们知道闻一多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特别注重现代诗歌,尽管不像古代的格律诗一样讲究平仄、押韵,但是现代诗歌也要有三美的标准。第一是音乐美,注重节奏音乐的和谐,这首诗整体上整齐,但是也有变化,参差错落,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二有绘画美,讲究意境和印象之美,这首诗描写了深夜的郊外没有蛙鸣,没有鸟啼,连一丝风都没有,诗人怀抱着夭折的女儿沉浸在无声而压抑的悲痛之中。

第三,诗歌还讲究建筑之美,能够讲究诗歌整体的结构之美。这首诗四段十六行,每一行字数一致,整齐肃穆,就像文字垒砌的纪念碑。所以在这样一个精美的诗歌纪念碑中,闻一多表达凝结安放着一位父亲对女儿最深最痛的爱。

这也是诗歌疗法的关键,尤其像表达这种浓烈的悲伤的情绪,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能够像一个容器一样的把内在的情感倾注其中。诗歌不仅仅是借助文字,更是借助意向、意境,让心中压抑的情绪得以表达和封存,好的一首诗我们讲就像一个精致、精美的容器,把内在的最珍贵的情感、最深沉的爱投入其中。

因为有了良好的表达,那些悲伤的情绪就不会把人压的成天喘不过气来,因为他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得到了很好的解脱。

推荐阅读

论坛回声 | 韩启德:我们必须学会与“衰老”和平共处

论坛回声 | 王一方:把美育导入死亡,是一个诗意的建构

论坛回声 | 敬一丹:最有质量的陪伴是精神陪伴

论坛回声 | 黄怒波:山神的孩子 —— 世界之巅的死亡审美

论坛回声 | 丛亚丽:“柳叶刀死亡价值报告:把死亡带回生活”解读与启示

论坛回声 |  雷爱民:哀悼音乐与音乐哀悼

感知生命 绽放人生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