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庄是唐代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的别墅。故址在今龙门山南伊川县境内的梁村沟村。这里地处深邃的壑,沟内泉水清澄,周围岗峦起伏,自然形势秀丽。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曾官至太尉,进封卫国公,食邑三千户。《旧唐书·李德裕传》说:他在“东都于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筿,树石幽奇。初未仕时,讲学其中。后从官藩服,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复重游,而题寄歌诗,皆铭之于石。今有《花木记》、《歌诗篇录》二石存焉。”又据李德裕《平泉山居戒子孙记》中说:“于龙门之西得乔处士天宝末避地。剪荆莽,驱狐狸,渐变应叟之地。又得珍木奇石,列于庭际。”唐人康骈所撰《剧谈录》亦说:“李相国平泉庄去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有虚槛,前引泉水,萦回穿凿,象巴峡、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江山景物之状。竹间行径有平石,以牟利摩(摸)之,皆隐隐见(现)云霞龙凤草树之形。有巨鱼胁骨一条,长二丈五尺,其上刻曰:‘会昌六年海州送’。”李德裕曾和白居易等名士在平泉饮酒酬唱,共赏风光。“平泉朝游”,曾是洛阳八大景之一。

唐宣宗时,李德裕为忌者所构,贬崖州司户,卒。平泉庄也从此开始衰败。到了宋代,已是“遗基皆瓦砾”,“池平无旧夙”了。元明以后,平泉庄已变为山野之地。

今日的平泉庄,只有那深邃幽静的山沟尚存。泉源处,筑起了人工湖。湖的西侧,有一块大石板,群众传为李德俗的醒酒石,村中的小学内,有明清碑石,上面记载这里曾建平泉寺一座,这些就是有关平泉庄的资料。

平泉庄是唐赞皇公李德裕所建的别墅,在唐东都洛阳城外巧公里处。玄宗年间,这里曾是乔处士隐逸之所,天宝末(756)其地即被荒弃,直到敬宗宝历初(825)为李德裕所得,经数年苦心经营,渐为当时的名园。李德裕,字文饶,自幼曾随父李吉甫宦游十四载,“上会稽探禹穴,历楚泽登巫山,游玩湘望衡娇”,每至名川大山都心有所感。其父曾有诗云:“龙门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李德裕对此极为倾心,因而有退居伊洛之志。自出任浙西观察史期间,得龙门之西废园,即着手营缮。园基周围5公里,其间建台榭不下百余,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钓台之属。园中凿池引泉,模仿巫峡、洞庭、九派、十二峰之状为景。由于他曾在元和二年(807)及以后,太和七年(833)两度拜相,因此修建平泉庄时即有许多人将远方奇石珍木,名贵禽兽送来并移于园中,其后或宦游所历随时访求,或他人投其所好不时地奉送,又有大量的奇花异草、珍松怪石移至园中,致使园中景致有若仙府。李德裕一生大多在外为官,身居平泉庄的时间极短,但他对此园一直十分关心,不仅先后题写了不少咏怀平泉庄的诗文,希望能终老林泉,并且还叮嘱子孙,不许出卖此园或以园中一草一木予人。然而结果却均未如他所愿,非但自己最后客死贬官之所崖州,而且园中名品怪石不久也多为洛中有力者取去。相传庄中有一名石,“以手摩之,皆隐隐见云霞、龙凤、树草之形”。五代时为一军阀所得,德裕之孙李延古托人希望赎回,军阀怒道,“自黄巢乱后,洛阳园石谁复能守?岂独平泉一石哉!”竟不能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