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往年一到清明节,人们就会用点蜡烛、烧纸钱、烧香、放鞭炮等方式到墓地祭扫已故的亲人和英雄先烈,寄托哀思。
2009年,呼和浩特市流行起了“环保祭扫”、“绿色祭扫”的新风尚,不少市民主张用鲜花、绢花、网上祭扫的方式替代传统的祭扫方式,这些市民们新的做法,旨在将清明扫墓这一传统习俗引向一个更文明、更环保、更绿色的方向。
传统祭扫仍占主流
4月4日上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郊的慈安园公墓了,管理方一方面在入口处张贴通告忠告广大前来祭扫的市民不得在园区燃烧祭祀用品。另一方面在园内设置执勤人员不断巡查,排查隐患。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烧纸的愿望,慈安园公墓在停车场设置了若干个焚烧桶以及一个焚烧场供市民焚烧祭祀用品。由于参与焚烧的群众很多,慈安园附近的天空一度被烟雾笼罩,焚烧场内外到处是未燃烧尽的纸片和塑料袋。
负责清扫焚烧垃圾的工作人员说,由于祭扫的人流十分大,给清扫工作带来了难度,散落园区的废纸屑和塑料袋子最令他们头疼。每年清明节后,他们都要为园区内的清洁工作忙碌很长时间,祭祀物品能装满好几大卡车。由于没有专业的垃圾处理设备,最后还是通过填埋等办法解决这些垃圾。
当问及为什么不采用献花这种方式时,以为扫墓的市民感到很诧异,“花我们也献了,但是不烧纸钱他们(已故之人)又怎么能感受到我们晚辈的孝心呢?再说感觉好像传统的方式更能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吧,不烧纸钱好像缺了点什么,没有祭奠的形式,再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嘛!”
鲜花祭扫开始流行
据统计,4月3日,呼和浩特市花点鲜花预订率在百分之五左右吧,菊花和康乃馨最受欢迎。“菊花代表人的品格,也能代表我们活着的人对已故之人的一种深深的思念和寄托。”当被问为什么会选购菊花时,正在忙着挑选鲜花的肖先生说,“经济、环保也很时尚啊。”
“我们今年为顾客准备的都是以往出口日本的菊花,这种菊花花型较大,比较美观大方,这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吧。”一位花花店的经理介绍说。
但是,我国倡导环保观念的时间相对国外来说不算太长,人们的思维有一个更新过程,本地的消费水平和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鲜花祭扫火爆场面还难以出现。
为了应对节日期间销售量可能增加的情况,呼和浩特市多家花店都提前制做了多种样式新颖的花束以备选购,“我们今年紧跟流行趋势,在时尚和环保上下工夫,并且在形式上也做了一些创新,全力满足顾客的需要。”一家花店的工作人员说。
网上祭扫叫好难叫响
网上祭扫这种时尚的祭扫方式在网络上叫好声一片,很多网友都表示支持,但是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普遍存在。广大网友主观愿望上认可网上祭扫,但是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愿意采取亲身前往的方式。调查发现,网上祭扫还是以在校学生和白领人群为主。“只有三天假,来不及回家,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之情。”但是,部分大学生也表示,主办网上祭扫的相关网站在网页编排上不能令人满意,娱乐性太强,有的网站在本来很严肃的祭扫页面上添加了网页游戏类的元素,破坏了气氛。
“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追思之情好像被大打折扣。”有网友针对倡导网上祭扫的相关文章发表如上评论。
另外网上祭扫的操作并非传说中的“十分便捷”。如果再加上网络连接质量低下这个因素的话,用户的网上祭祀体验应当是十分糟糕的。
虽然国家在倡导文明祭扫,环保祭扫,但是移风易俗在我国这个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想从根本上来解决传统的祭扫方式很不现实,只能通过政策制定者的身体力行以及舆论引导来逐步改变当下的状况。广大公民也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传统的祭扫方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自觉告别旧观念,与时俱进。(据:内蒙古新闻网 2009年4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