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一)凤凰苑



  凤凰苑位于永生堂的右侧,在宝山园的中西部,为主体墓园之一。


  凤凰苑取“凤凰”之名,是因为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高尚而华贵,常用来象征华贵吉祥。《孟子·公孙丑上》曰:“凤凰之于飞鸟。”《史记·日者列传》云:“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又因为人们历来有用凤喻为女性的意念定律,以寓母性的仁爱胸怀和母系氐族为社会开端之义。此处正是开发中的凤凰山风景区和凤凰山一级水源保护区,寓意和于实都十分贴切。


  凤凰苑仰卧在座北向南的山坡上,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五十平方米。背倚龙脊岭,前临永生湖。其上绿树如盖,其下绿水环绕,其中三脊夹二谷,荔树婆娑,桉叶飘香。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边,故曰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凤凰苑据其地貌,以北部山体龙脊为靠山,东西山梁为护砂。理沟为溪,引水上山,下跌成瀑。汇聚人工成朱雀,形成中尺度的优美环境。成为避风向阳,流水潺潺,生气昂扬,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一处绝佳风水宝地。


  南出入口设在山脚坡地,前有一百八十度角的半园形广场。半园形广场底边长三十米、高十五米,面积一百一十二点五平方米,方形花岗石板地坪中,缀入曲线流畅的鹅卵石凤翼图案,生动优美。右侧立一块灰白花岗岩天然柱石,高约三米,上书“凤凰苑”作为园区标志。北出入口几近峰顶,借山势建成面积二百二十平方米的观景平台,曰凤翔台,上置凤柱、凰柱各一尊,象征着凤和凰终成眷属,也标示凤凰苑的界止。自此远眺,则群山重峦叠障,湖面白茫,云雾潦绕,谓“朝如人臣面君,敬对而拱拜也”。近察乃瀑溪蜿蜒,径渠阡陌,凤羽片片,谓“案如贵人几席,可俯而凭也”。


  凤凰苑南部中心建有宽阔的凤凰盘,为各色花岗岩磨面铺成,生动勾划出凤凰的形态。凤凰盘的外缘延伸,便是凤凰五彩斑烂的尾翼。凤凰盘中矗立着直径两米、由天然新疆红石料磨制的球体,曰“凤元石”,突出了凤凰苑的主题和内涵,给人们留下先有卵还是先有凤的千古悬念和无限遐想。最上方峰巅天际的连接处,天然凤阳石、凤阴石再为凤凰苑增添了神奇、迷人、亘古、不朽的色彩。凤阳石右前脚下,有一百七十九级千幢天梯,拾级直上天宫。以黑金砂精心装饰的英雄墙如两道屏障分别矗立在瀑布旁,专门安放英列灵柩,彰扬楷模,流芳伟业。


  天然水源和人为建造于一体的落凤瀑、藏凤瀑自落凤岩、藏凤岩涌下,生生不息,形成雄浑壮丽的山水景观,是墓园风水学理念和园林建造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落凤瀑从石林中溢出,落差约四米,小巧玲珑,妩媚动人。藏凤瀑从山崖跌下,落差三十米,为华南最高的人造瀑布,气势磅礴。藏凤瀑的“水帘洞”,是规模庞大的地下宝宫。瀑水经落凤溪、藏凤溪,流入鹅卵石建成的沐凤池。溪上分别架设落凤、飞凤和出凤三座彩虹拱桥,灵气环生。沐凤池上横架沐凤桥,使沐浴的凤凰在此小憩、在此梳妆、自此飞翔,自由于九天。瀑布、溪流和池水,出神入化地构成凤凰苑U型水系宝鼎,造化出“丹凤朝阳”、“金屋藏娇”、“龙凤呈祥”风水三景。


  遵循古代“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陵寝建造原则,凤凰苑籍形借势,将高台缓坡空间组合,形成十八个相对的独立园区。中有石面主路和卵石小径及石阶、小桥纵横相连。每一园区树木花草各具特色,南部荔枝树簇拥,北部相思树缠绵,中部凤凰木飘逸,东遍紫薇,西布杜鹃,古藤漫掩石岩,古榕茂盛溪边,四周白千层助澜。处处迎春、醉蝶、勒杜鹃、山茶、木槿、南洋杉、竹子、米兰、夹竹桃、桂花、石榴、希美丽装点,枝繁叶茂,争奇竞艳。高台区错落有致,缓坡区园中有园,浑然一体,独具匠心。整个凤凰苑,焉如一只硕大的凤凰,形象逼真,美丽动人。缓坡、高台,顺势而成。瀑布、绿茵,巧夺天成。缓得舒展,高得沉稳。水的跳动,绿的宁静,灵韵隽永。



(二)藏凤岩 藏凰瀑



    藏凤岩、藏凤瀑是凤凰苑体量最为宏大的一组人工建筑,赫然屹立在凤凰苑的西北角。


  藏凤岩上下两级,犹若一把太师椅。岩体东西宽约十八米,南北长愈四十米,两级皆高十五米,前立面达五百五十平方米。巉岩嵯峨,山石嶙峋,巍然矗立。全部采用优质钢材和高标号混凝土浇灌而成,外涂灰黑天然岩石色,形象逼真。上中下建有大小不等的三个水潭,深约一米。上潭名曰“九天瑶池”,形似椭圆形凤卵,意寓在九天之上,供王母娘娘洗浴之用。面积约一百三十平方米,外与凤舞台相连。瑶池是藏凤瀑的源头,意示藏凤瀑是九天下凡的仙水。丰裕清澈的泉水从瑶池涌出,顺岩巅直下,形成宽六米、高十五米的垂帘。瀑水造化的缕缕珍珠,顺着水流荡漾。中潭名曰“芭蕉湖”,为圆角长方形,如同神仙用的芭蕉扇,意喻得风得水,风水畅达。芭蕉湖面积二百七十五平方米,湖中筑有水门汀石道与两岸石径相接通往岩下。周边广植龟背竹、杜鹃,愈显苍岩遒劲,绿水缠绵。下潭形若中凹头阔的风水吉祥物宝葫芦,名曰“葫芦潭”,面积一百九十五平方米。潭中葫芦的凹部脊坝凸起,隔成内外两潭。内潭山岩环抱,瀑水自十五米高处轰然坠落,泛起无数珍珠,辉映着潭中凤阳石、凤阴石的倒影。


  谚云: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山有多富水有多丰。水从山势,山界水止。风水之说,得水为上。藏凤瀑从九天瑶池而来,入葫芦潭而去。呼啸而下,珍珠飞淺,落差三十米,气势磅礴。


  藏凤瀑的水帘后面的水帘洞,建成别出心裁的地下宝宫,安葬逝者棂枢。说起水帘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花果山,那是华夏民族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人人向往的乐土。藏凤瀑水帘洞中的地下宝宫,苍天赋予,华贵幽静,当数一方极乐世界。地下宝宫依山就势,建有四层四十四间圣堂,面积九百九十九平方米。间间圣堂规整,间间圣堂相等,阶梯连接。其吉祥数理,令人叹为观止。



(三)宝绿榕



    宝绿榕是宝山园中五棵年代久远、苍劲茂盛榕树中的一棵,生长在永生湖落雁坪上的绿茵中。


    榕树,常绿热带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花色黄红两种,果实卵形黄褐色,木料可制器具,叶、皮、气根能入药。民谚曰“单木不成林”,而榕树则不然,出奇的不拘常规,一棵榕树,就能形成一处茂密的树林。


  宝绿榕的树干,由盘根错节的气根和母干绞集一起,数千年造化而成,状如置在地上的织布梭,高仅一点二米,宽只有零点八米,长却达四点六米。树形奇特,十分扎眼,世间鲜见,堪称宝山园中的一宝。


  站在永生广场边的路上面向西北方望去,宝绿榕首先映入眼帘。乍一看,宝绿榕的树杆似一堵墙,如屏蔽。定神仔细再看,只见屏蔽生辉,树杆若一只精美的钵,上生三棵树,酷似三柱香正在鼎状香炉中焚燃,轻烟袅袅。顺路上行,在进入凤凰苑的叉路后数米处再瞧,宝绿榕却大相庭径,香火正旺的景象不复存在了,只不过是枝杆平平的苍桑古木。继续前行数米蓦然回首,眼帘中的宝绿榕出神入化,神奇般地呈现出头枕双臂、二郎腿高跷、肚子上放着一只酒葫芦的仰天卧佛。


  宝绿榕何来、为何其形,成了一方民间佳话。


  ……相传罗凤姑娘学会了郑仪教授的织布技术后,整日织机嗒嗒,布梭穿行。她心灵手巧,布越织越快,越织越好。经常到永生湖的浣纱湾漂洗织成的布匹,铺在落雁坪上晾晒。不经意间,将一只布梭落在草坪中。


  一天,红日当空,酷热难当,勤劳的阿凤大汗淋漓地在落雁坪上忙碌。此时灵隐寺的济公活佛正在飞来峰的幽静绿阴处坐禅,突然打了一个寒颤,便“呐么呐么呢”念了几句咒语,就一阵轻风向南方奔去,在落雁坪停下。活佛济公围着绿草中的布梭转了三圈,边转边看周围的风水,不由惊呼“咫尺西天”四个字,接着用手中的破蒲扇轻轻地扇着草茵中的布梭,口中“呐么呐么呢”地念叨。


  阿风似乎听到有“咫尺西天”之语,顿感凉风习习。转身一看,一棵巨大的榕树耸立在身旁,树冠如盖,遮天蔽日,自己置身树荫之中。她心有灵犀,跪地向西叩拜。


  此时济公心安成佛,恣悠悠、乐呵呵地仰卧草地。为障阿风识破,便隐形巨榕之中。瞬息之间,济公将向东阿风叩拜的一面树杆,化成宝鼎香炉形状。上生三枝树杆,如三柱香。遮天蔽日的树冠,就是焚烧的袅袅轻烟。西面就无所谓了,济公就大大列列、无所顾及地显出自己仰卧的形态。


  后来,这里成了香火兴旺的丛林,成为水丰气聚的宝山园。



(四)永生桥




  永生桥规模宏大,由并列五座拱型白色花岗石桥体组成,焉如北京天安门前的玉带桥。居于永生堂前,中有华表辉映。


  永生桥建筑面积约为七百六十平方米。五座拱型花岗石桥皆三拱、高四米。桥拱由深绿色花岗石贴边,拱顶中央置深绿色花岗石吸水兽浮雕。中间的一座为最,宽四点七米,长二十四点七米。上筑花岗石栏杆二十二档,每档间距一点八五米,栏板高一米。余四座皆宽二点七米、长二十点七米,各置栏杆十八档。五座桥上共筑的栏杆九十四档,高一点三五米栏柱八十四根。栏杆上雕刻莲花浮雕,以示高洁和思念。


  桥两端各有象征性的河道一段,呈弧形,将永生堂门前的大道两头形成喇叭口。河宽十三米、外弧长二十六米、内弧长十五米。各置间距两米的花岗石栏杆二十三档,花岗石栏板为平板光面。河深四米,水深两米,有满月形水口供河水流动。


  “吉地不可无水。”自古以来就是堪舆中的定论。历代城桓、宫殿,规模无论大小,前都有河,上架桥梁通过。譬如福建厦门地区,就连百姓建房,也要在宅前掘地置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吉地不可无水”愈演愈烈,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永生桥气势宏大,王者风范,表明宝山园是皇家园林的品格。


  同时,永生桥又是阴宅前面的奈河桥。奈河是从阳间进入阴界的必由之路,是无可奈何、十分尴尬的地方。跨过奈河桥,就修成了正果,就能进入天堂,进入极乐世界,就会得到圆满。



(五)永生湖



     永生湖在宝山园的南缘,是宝山园圣地的水口。堤岸凹凸起伏,弯弯曲曲,湖面九千平方米,水量一万立方米。为一级地表水质,味甘色莹气香,冬暖夏凉,不涸不溢。


  一泓湖水,东西狭长,依山而就,晶莹清澈。水流蜿蜒迂曲,荡荡悠悠,逶迤前行。湖体如元宝状,由众流汇集而成。恰到好处地为宝山园铸成了财富的聚宝盆,挥洒出宝山园的精气神——吉地前面必有水!


  水意味着财富。


  水最伟大的杰作是滋润万物,产生生命。


  古经云:在山峦之中,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水来看不出源流谓之天门开,天门开则财源茂盛。水去之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户闭则财用不竭。仰观俯察,永生湖上方的来水处,峰峦交错,凹凸起伏,绿荫蔽日,郁郁葱葱,无从探源;下方的去水,堤堰紧固,溢口置于堤内,虽听流水潺潺,却不见水从湖中向外流淌。此也同时应验了古人的又一吉言:“若得乱流如织绵,不分元运也亨通。”


  永生湖众流集汇,气聚;水流徐徐,气聚……大小气脉皆收揽无余。地就天成的造化出“水曲财禄聚”的盛像。加上鬼斧神工的“元宝”状湖床,更便生气源源不断。元宝鼎托博大精深的永生壁,钟秀聚神。活脱展现出“关门若有千重锁,必有王侯居此间”的宏图大观。


  未入园内先亲湖。巨大的春晖桥横湖飞架,将宽阔的三曲神道与宝山园区浑然一体。亦为永生湖营造了观览的佳绝处。伫此观湖,波光鳞鳞,曲水旋穴,紫气蒸腾。水雾瑞气之中,永恩桥、永情桥与两端乳峰状的堤径相挽相携,娇小玲珑,煞是秀丽。


  依山形就地势,湖面或高悬于沟壑之上,或安卧在山谷之中。高悬之水由万仞堤垻围堰,固若金汤。其上木栅绳栏、石径石台,粗犷古朴。北有卵型半岛伸入湖中,名对奕岛,上置石凳石几,拙中带秀,为先人下棋娱乐之用。南岸散落着笨重的花岗岩石台,曰扶琴台,供先人拨琴赋歌。东段堤岸的台阶处为子牙渡,是先人登船游湖和垂钓的地方。对奕岛、扶琴台、子牙渡呼应成趣,雄浑典雅。卧在谷中的湖面安逸泰然。岸边绿茵遍布,花丛锦绣,落雁坪、拜月岗隔湖相望,浣沙湾谷狭幽幽,如若一幅心旷神怡的风雅图。每逢风和日丽,落雁坪中、拜月岗上、浣沙湾间,佳丽簇拥携伴,踏青浣纱,涟漪荡漾,笑声朗朗。每当皓月当空,扶琴台展袖拨弦,放荡形骇,琴声袅袅。对奕岛上更是“硝烟弥漫”,白去黑往,难分难解。还是子牙渡一派升平,倚栏闭目,一支钓竿,一壶美酒,愿者上钩,悠闲自得,万物相融……



(六)羡林亭 中行亭



    羡林亭、中行亭为永生壁左右的方亭。红柱黄瓦,飞檐翘首。以当代文学、思想领域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张中行命名。左边的为羡林亭,右边的为中行亭。


  季羡林( 1911 —)山东清平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精通印度学,懂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和俄文、塞文、阿拉伯文,是闻名中外的学者。其涉足学术领域之广为世间所罕见,为中国当代东方语言文学太斗。


  张中行( 1909 —)河北香河人,中国语言文学学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先后出版《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横议集》等大量著作。


  两位学者博学卓识,深谙中国各民族的殡葬渊源、殡葬习俗和东方文化、特别佛教在殡葬中的地位,以及殡葬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当代殡葬文化方面的专家。


  宝山园的建设理念,深受两位学者“兼容百家,学贯中西”思想的熏陶。建设过程中又得到了两位学者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以“羡林”、“中行”之名建造两亭,既彰扬了两位学者对宝山园建设的贡献,更体现了宝山园“兼容百家,学贯中西”的博大精深。


  亭中立有花岗石碑刻,是季羡林、张中行两位学者专门为宝山园书写的墨宝。(来源:中国清明网)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