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新闻

  在今天的中国古墓系列中,洛阳陵园的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中山王墓。1974~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城北灵山下,发现中山国晚期都城灵寿故址。发掘出了两座公元前4世纪末的王陵。


  一号墓,在灵寿城址以西的西灵山下,有尚未发掘的二号墓在其东侧并列。六号墓,在城址内西北部东灵山下,有三、四、五号三座墓在其西侧并列。一号、六号两座大墓的上部都有夯筑封土和享堂基址。


  一号墓保存较好,封土东西宽92米,南北长110米,高约15米,呈三级台阶状,可复原为一座周绕回廊、上盖瓦顶的台榭式建筑。六号墓主未能判明。一号墓则因墓内所出铜豆铭文,可确认为中山王謦(cu6)之墓。两墓的墓室结构基本一致,平面为“中”字形,由方形椁室和南北两条墓道组成。一号墓全长110米,椁室南北14.9米,东西13.5米,深8.2米。石砌椁室,厚约2米。六号墓的规模略小。两墓附近,又都有陪葬墓,葬墓、军马坑、船坑、杂殉坑。


  两墓出土随葬物共达19 000余件。前所未见的“山”字形巨大铜器,大约是悬挂在旗顶端,作为王权的象征物。一号墓所出5件,均高1.19米,六号墓出土6件,均高1.43米。一号墓出土器物较多。青铜礼器有九鼎、四簋和鬲、豆、壶等。乐器有编钟14件,编磬13件。又有帐钩、漆器和陶器等。尤为难得的是,其中的铁足大鼎、方壶与同时出的兽的嗣王姿(c1)所作的圆壶,合称为“中山三器”,“三器”器表均刻有很长的铭文。鼎上铭文469字,方壶的铭文450字,圆壶的铭文182字,共1 101字。在战国铜器中尚属首见。它不仅表明墓主为中山王謦,而且说明中山王世系及有关史实,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由于铭文中提到公元前316年中山国相帮率师参加伐燕和燕王哙(kuai)让王位于燕相子之的事,中山国又亡于公元前301年,因而,该墓年代可推断为公元前310年前后。


  随葬器物中的艺术珍品有:银首人俑铜灯,高66.4厘米,器身为一穿长袍的男子,左手握蟠蛇连接的两层灯盘,右手高举蟠蛇连接的另一灯盘(除此器出自六号墓外,其余均出于一号墓);金银镶嵌龙凤形铜方案,器足为四只卧伏式小鹿承一圆盘,圆盘上蟠绕着四龙四凤,龙顶又各有斗拱承方案,制作十分精巧;十五连盏铜灯,高84.5厘米,形似大树,树上有群猴攀援,树下有二人仰面挑逗;另有几件错金银动物形器座,包括银镶嵌双翼神兽和牛、犀等形象。其中以虎噬鹿的形象最为生动。


  更难得的是,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现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l厘米,重32.1公斤。其上用金银镶错出中山王陵图的平面规划图。此图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建筑规划设计图,堪称千古第一图。确为我国考古学和建筑学史上的一项重要收获。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